一场0-3的溃败,让铁家军的十二强赛出师不利。更加让球迷感到不满的是,国足在比赛中除开被对手反复摩擦外,自身鲜有创造出威胁的进攻机会。一场毫无还手之力的技术性击倒,让熬夜看球的国足球迷不仅痛苦而且憋屈。

这其中,也有另一个争议的点被很多人讨论,那就是归化球员。

在这场十二强赛中,李铁用满了五个换人名额,却没有给阿兰、洛国富两名归化球员哪怕一分钟的出场时间。这一举措,也自然在溃败的大背景下,引发了众多不满。

归了又不用,是欲何为?

自从李可成为首位代表国足出战的归化球员后,归化球员就正式写进了中国国家队的历史当中,随后艾克森的到来,更是让无血缘的归化球员成为了中国队的热议话题。

从国足四十强赛起,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国家的大多数媒体,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澳大利亚、越南,不约而同都把目光对准了中国队阵中的归化球员。

包括对手的主教练,森保一等人,也都会或多或少的谈到中国队的这些归化球员。

但到了真刀真枪的比赛中,我们却发现四名归化球员只有两人能够得到出场机会,阿兰和洛国富在首战甚至没有得到一分钟的出场时间。

尤其是阿兰和洛国富在此前的中超联赛中均表现不俗,特别是本赛季更多出现在中场的洛国富,在广州德比中踢出了惊人表现,还险些上演读秒绝杀。成功减重的他,也凭借自己优异的表现重回国家队。

可是在比赛中我们却看到的是张稀哲的屡次送出球权,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攻势,更多的看到是艾克森与武磊孤立无援,前场端缺少联系和配合。哪怕在这样的不利局面下,前场具备突击能力的阿兰,和中场具有不俗对抗及出球的洛国富依然枯坐板凳席。

让人不免发出了疑问,假如归化球员归了又不用,那归化了到底干啥?

OK,或许有人会指出,李铁的思路是阿兰是武磊的第一替补,只有武磊下场的情况下,阿兰才能得到出场机会。也有人认为,并非归化球员全部登场就一定能带来进球,足球比赛不是简单的能力值加减法。

这些战术层面的考虑,我也确实都表示理解,其中也不乏一些道理。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当初中国足协认为这些归化球员,能够迅速增强国家队实力,能够在四十强赛,乃至十二强赛的关键比赛中助推国家队赢得比赛,那么至少说明归化球员从被选定的时候,大家的潜意识就认为,你是比现有的国内球员要强的,那么如果你不比现有国内球员强的话,花大价钱归化你干嘛?

归化只能上两人?

这是在阿兰和洛国富枯坐板凳后,不少球迷谈到的一个传闻。

即李铁不能够征召太多归化球员,因为可能征召太多“影响不好”。对于这样的传闻,李铁此前曾经在采访中有过回应。

李铁当时表示:“没有没有,首先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到底是3个、4个、5个、6个,没有(人数限制)。对于我来讲,首先他有资格代表中国队比赛,这是第一;第二个原则,是他是否愿意为中国国家队踢球。

包括蒋光太、费南多,他们在联赛中的表现都非常不错,我们之前也进行过沟通,他们俩都向我表达了非常强烈的这种愿望,愿意为中国踢球。然后,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集训,让大家相互之间更加了解。”

但实际上我们从数据上来看,国足这种“默契”,让场上的归化球员最多只有两人。真的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不妨列一组简单的数据。

从里皮第二次执掌国足开始,国足开启了归化时代,第一场四十强赛的比赛中,艾克森与李可就曾短暂联袂登场。

在里皮时代,归化球员同场的人数最多就是两人,这没有什么争议,因为在当时只有李可和艾克森两名归化球员取得了代表国足的参赛资格。

因此,你只有两人可选,按理说不存在什么规定归化上场人数限制。

到了李铁时代,随着阿兰、蒋光太、洛国富、费南多的先后加入,加上此前就已经在队的李可和艾克森,国足队内的归化球员一下子最多可以达到6人,甚至可以超过首发的半数球员了。

考虑到费南多因伤退出,洛国富只是此次十二强赛回归,四十强赛阶段,国足主要参战的归化球员就是蒋光太、艾克森、李可和阿兰四人。

在第一场对阵关岛队的比赛中,艾克森和蒋光太首发出场,恩,恰好是两人。

但在半场结束时,阿兰替补上场换下了金敬道,艾克森则是到了第73分钟才被换下场,换言之在下半场的前20分钟内,国足的场上是有蒋光太、艾克森和阿兰三名归化球员同时在场的。

那这样的事实,显然让所谓的归化最多只能同时上两人的传闻站不住脚。

不过,到了易地沙迦后。国足在那里进行的四场比赛,多数时间段派上的归化球员都是艾克森与蒋光太,与今天的比赛如出一辙。阿兰和李可只在对阵马尔代夫的比赛中得到了比较多的机会。

对阵菲律宾的比赛,阿兰在第87分钟换下武磊,此时艾克森依然在场上,加上蒋光太国足又是有三名归化球员在一同作战。

但我们不难看出,三归化同时合体出战的时间极为短暂,四十强赛期间加起来还不到半场的时间。

国足主要启用的归化球员还是两人,也让这一所谓的传闻愈演愈烈。到底是李铁不想用归化,还是不让用归化,可能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只有他自己知晓。

我一直觉得,国家队层面的教练,历来有一些个人的执着在里面。

典型案例比如西班牙队主帅恩里克,我就是不带一个皇马的球员,甚至不招满26人也不带,非常任性。这一决定也招来了如潮水般的争议,我想恐怕这样的争议不会比今天我们讨论中国队上不上归化的争议要小。

但欧洲杯期间,恩里克硬生生把“知人善任”从一个“贬义词”打成了褒义词,创下了四强的好成绩。这也表明了国家队赛事的一个哲学,赢了你说什么都对,当初的固执反倒能够成为坚持自我的明证。

那么如今的李铁可能就是这个哲学的另一面,即输了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就比如不全上归化球员。试想如果李铁凭借昨天这套阵容平了乃至赢了澳大利亚呢?那么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多人去质疑他不全面启用归化的决策。

但恰恰国足遭遇了一场溃败,那么李铁的这一决策就自然而言要被无限放大拿出来说,李铁也得为自己的决策负责,承担这些舆论压力,导致了如今这样的局面。

毕竟,这届十二强赛也是85-89这一批国足最后的中坚力量的告别演出,到了后面至少十年的青训真空期,国足的未来只怕是更难被人看好。

那么借着这次十二强赛的契机,加上归化球员助推,争取进入世界杯,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足球事业,发展壮大我们的青训力量,这样的目标也是十分合理的。

“团结是铁”,这是国足在李铁时代喊出的口号,我们希望不管是国内球员还是归化球员,都能够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奋斗。那么相应的,不管是国内球员还是归化球员,也应该得到公平的机会。既然国足选择了归化这条路,步子已经迈出去了,就应当义无反顾,放开手脚去干。又当又立,显然不是成大事者应有的风范。

作者 JackyBoy

发表回复